商品归类
商品归类
海关名词商品归类,是指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商品分类目录体系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为基础,按照《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以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裁定、商品归类决定的规定,确定进出口货物商品编码的行为。
目录体系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以下简称《协调制度》)是世界海关组织(WCO)主持编制的一部多用途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自1988年1月1日起实施后,每4—6年修订一次。*新版本已在2022年发布。
商品归类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关于商品归类的行*裁定、商品归类决定。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就是以《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为基础,结合我国贸易*策,以及其他*策情况编制而成。其中包括我国本国税目和关税税率等内容。
企业如何申报归类
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应当按照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关申报时货物的实际状态确定。以提前申报方式进出口的货物,商品归类应当按照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时的实际状态确定。法律、行*法规和海关总署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如实、准确申报其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等事项,并且对其申报的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确定相应的商品编码。
归类预裁定
为了促进贸易安全与便利,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对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可预期性,海关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管理暂行办法》(海关总署第236号令)。
进口货物收货人或出口货物发货人(称为申请人)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前,可以就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向海关申请预裁定。
申请人申请预裁定的,应当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申请书》以及海关要求的有关材料。材料为外文的,申请人应当同时提交符合海关要求的中文译本。申请人应当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承担法律责任。作出预裁定决定过程中,海关可以要求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与申请海关事务有关的材料或者样品。
海关依据有关法律、行*法规、海关规章以及海关总署公告作出预裁定决定,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决定书》。
归类预裁定适用条件
1、情形相同的货物
预裁定决定仅适用于申请人进出口与预裁定决定列明情形相同的货物。所谓“情形相同的货物”,对于归类预裁定,是指同一商品。
2、有效期
预裁定决定自《预裁定决定书》作出之日起3年内有效。预裁定决定所依据的法律、行*法规、海关规章以及海关总署公告相关规定发生变化,影响其效力的,预裁定决定自动失效。
3、溯及力
预裁定决定对于其生效前已经实际进出口的货物没有溯及力。
归类预裁定申请流程
归类预裁定的基本流程为申请-受理(不予受理)-作出决定-制发预裁定决定书。另外,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海关审核情况,可能还包括补正、补充、撤回、终止等状态。
tips:海关自收到《预裁定决定书》以及相关材料之日起1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海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制发《预裁定决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