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品
导读:厌恶品 经济术语 厌恶品指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消费者喜欢一种商品而讨厌另外一种商品的情况。 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厌恶品简而言之就是你讨厌的东西,例如噪音、垃圾、污水…
厌恶品
经济术语厌恶品指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消费者喜欢一种商品而讨厌另外一种商品的情况。
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厌恶品简而言之就是你讨厌的东西,例如噪音、垃圾、污水……
假设消费者同时消费两种商品,x为普通商品(可能是正常品、劣等品或吉芬品),y是厌恶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前者是“多多益善”,后者则反过来,是“越多效用越低”,它们的无差异曲线可能是三种里的某一种:
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效用增加的方向。
这表示:
x增加则效用增加,x减少则效用减少;
y增加则效用减少,y减少则效用增加。
所以无差异曲线必然向右上方倾斜,因为增加(减少)了x时,要保持效用不变,则必须同时也要增加(减少)y。
商品概述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商品可以作为成品满足人的需要,也可以是半成品、原材料的形式来满足人的需求。
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属性。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是存在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价值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第三,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