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中止

导读:诉讼中止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诉讼程序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从广义上讲,是指办案机关在立案以后到案件审查的过程中,因为发生某种情况而将正在进

诉讼中止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诉讼程序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

从广义上讲,是指办案机关在立案以后到案件审查的过程中,因为发生某种情况而将正在进行的诉讼暂时停止,待中止的障碍消除后,再恢复诉讼。狭义的诉讼中止,仅指人民法院在是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因出现某种决定情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活动的进行。

诉讼中止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诉讼中止中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一)当事人启动诉讼停止程序的申请权

(二)恢复诉讼的请求权

(三)赋予当事人针对停止诉讼裁定的上诉权

(四)当事人诉讼停止的合意权

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区别

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区别如下:

1、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发生的事由不同:

诉讼中止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中断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

2、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发生的时间不同:

诉讼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后6个月内,诉讼中断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

3、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法律效果不同:

诉讼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而诉讼中断重新计算;

4、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定义不同: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而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的区别

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的区别如下:

1、两者法律效力不同:中止只是暂时终结了本次程序,并不是对案件的终结,相反,终止后,当事人申请执行权利的消灭。

2、结果不同:中止可以再次申请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期限的限制。终止是停止执行程序,以后不再恢复。

3、产生条件不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发生特殊情况,人民法院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终止是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些特殊情况,执行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的。

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的区别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诉讼程序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诉讼中止与延期审理两者十分相似,都是因法定情形而在诉讼中停止继续进行诉讼活动,但是两者也存在者重要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

诉讼中止可以发生于诉讼程序开始以后一直到判决作出以前的任何诉讼阶段,而延期审理则只能适用于开庭审理阶段。

2、适用效果

诉讼中止将造成本案诉讼程序的中途搁置,受诉法院和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就本案的一切诉讼活动都应当停止进行;延期审理只是将本案开庭审理的日期拖延,有关诉讼活动并不因此停止,比如通知证人到庭。

3、恢复审理上

诉讼中止的法定情形来自于诉讼外,何时恢复诉讼,通常受诉法院是很难左右的;但是延期审理的法定情形来自于诉讼之中,恢复审理的日期通常由人民法院确定。

4、法定情形是不同的

延期审理适用于: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情形的;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其他应对延期的情形。

中止审理适用于: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收益
尾数定价策略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