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异化

导读:财务异化 财务学术语 财务异化是现实中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背离了经典教科书中财务管理所制定的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由此产生的“异化”现象。经典的财务管理教科书把

财务异化

财务学术语

财务异化是现实中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背离了经典教科书中财务管理所制定的所有者利益*大化的根本目标,由此产生的“异化”现象。经典的财务管理教科书把财务管理的目标归结为利润*大化,或是每股盈余*大化,或是股东财富*大化,这些目标尽管有所区别,但基本方向是一致,即都是从所有者的利益出发,而且财务管理的一切活动也以此目标而开始演绎。但现实生活中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却远非如此,所谓“一统就死、一放就散”就是对国有企业财务现状的*好描述。即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各项制度比较先进与完善,财务管理活动也常常背离经典教科书中的“财务管理”,并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经典目标。这是否是财务管理的一种没落,尚需时间的考验,但可以肯定企业财务管理已经异化。

财务异化的表现形式

财务异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以下三点:

1、企业财务被公司大股东左右:在现代股份公司里,大股东利用其绝对的控制权,弃其他股东利益于不顾,玩弄财务管理这一“工具”使其利益达到*大化;

2、企业财务被经营者左右:资本所有者主体地位缺失或控制乏力,从而导致经营者控制企业财务,并“充分”利用财务工具使其利益达到*大化;

3、企业财务被国有股的代理者所左右:国有股一般是通过委托代理人经营的,而代理人通过控制企业财务来达到其利益*大化的目标。

财务异化的原因

财务异化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产权的核心内容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产权主体分化之后,所有者掌握所有权,而经营者掌握使用权,其实质是二者对企业财产权的分割;

2、不同产权主体对企业财务有不同要求:一旦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化,各自经营的目标也会出现分化。所有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大的企业剩余,经营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大的经营和操纵能力;

3、财务异化是产权主体分化的结果:在实际经营中,由于无视这种财务分化,要么忽视所有者的权益,要么忽视经营者在财务上的要求,无论哪种情况都将导致财务的异化。

财务异化的对策

财务异化的对策包括以下内容:

1、确认产权主体的经济理性:确认各主体的经济理性和各自的经济目标,从而肯定其经济利益的所在;

2、寻求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继续强调所有者利益的*大化或者不可侵犯,事实上无视了其它主体的利益。因此,需要对所有者利益进行调整,帮助企业家利益的实现,规范董事长、总经理等代理人的利益;

3、建立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关系: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力均衡;强化财务管理的外部校正机制、特别是财务监督机制。

术语解释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利润*大化原则指企业经营利润的*大化原则,即企业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其中边际收益指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边际成本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股东财富*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多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增长财富。

应缴未缴预算收入
配套资金不落实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