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导读: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指的是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伪造或变造会计事项,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 财

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指的是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伪造或变造会计事项,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

财务造假的后果

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内容及其后果具体如下:

1、企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财*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等处罚。

2、企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等处罚。

常见的财务造假方法

常见的财务造假方法:

1、虚增销售收入,虚构财务报表上的收入总额数据;

2、虚构递延费用,通过混淆利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界限,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项目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企业利润;

3、故意进行不当的会计*策和会计估计,达到财务造假的目的;

4、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以此欺骗审计人员;

5、隐瞒重大担保、重要或有事项等严重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活动,使审计人员对重大信息的分析产生误解。

判断财务造假的方法

财务造假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判断:

1、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若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且增加的金额甚至与销售增长金额接近,而现金流却没有同比例增加,并且应收账款账龄时间较长,说明企业的收入有重大造假的嫌疑;

2、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核查企业是否存在将不属于现金的资产通过现金核算,或非经营性的资金往来计入经营性现金流的情况。

财务造假是造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

财务造假的基本特征

1、财务造假的主体一般是管理层财务造假通常是管理层的集体行为,管理层作为舞弊的核心。管理层在公司内部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虽然公司里的财务造假是由会计人员进行操作,但是没有管理层的授意或者允许一般是无法进行的。由于管理层权限过大,会计人员有时无法保持其正直的职业道德。

2、财务造假的客体为财务信息数据不管财务造假的目的是什么,其造假的客体都是会计凭证或者会计账簿、报表和资产实物等,造假者通过伪造、变造凭证,用不恰当的方法变更会计*策。*终目的就是伪造对外财务报告的数据。

3、会计数据的造假。会计数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部分会计*策本身存在缺陷,有一些漏洞可钻。一般的欺诈行为的*终体现便是会计数据的造假。

4、财务造假是连续的行为。这类造假行为一般来说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上个会计期间对坏账损失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这一特征就加大了注册会计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难度。

全口径预算体系
融资性现金流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