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税负分析
宏观税负分析
税收术语宏观税负分析是指对一个地区总体税负水平情况与正常峰值或预警区间的比较分析,并对其形成原因作出分析判断。主要研究税收占GDP比重以及税收弹性系数变动情况。通过不同时期GDP税收负担率的变化和不同地区的数据差别对比,说明宏观税收负担率的高低和变化情况。
宏观税负分析的内容
宏观税负分析包括地区税负、税种税负、行业税负等分析,如地区税收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工商业增值税与工商业增加值对比,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对比,行业税收与相关经济指标对比等,反映宏观层面的税负情况。
宏观税负分析的表现
宏观税负分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宏观税负分析除了分析地区宏观税负变动趋势之外,一般还要对经济发展趋势、税收增长原因进行分析,对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管提出建议,这对日常税收征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是以宏观税负分析为起点,逐步深人到微观税负(如增值税税负、企业税负)分析、行业税负分析,依据分析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是强化税源管理*有效的途径。
宏观税负分析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包含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布*的影响、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价格的影响以及*策因素的影响。
2、核算因素,主要包含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核算口径的影响和地区间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核算范围不对称的影响。
3、征管因素,主要包含对税源深度和广度把握的影响和对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宽严程度把握的影响。
宏观税负分析和微观税负分析的比较
宏观税负分析和微观税负分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税负分析分为宏观税负分析和微观税负分析,微观税负分析是针对企业层面的税负分析,通常采取同行业税负比较的方式,揭示企业税负与同行业税负的差异,查找税收征管漏洞。
微观税负分析着重反映微观领域税负、弹性水平,主要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控分析、与行业平均税负比较以及纳税评估等手段,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征管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堵塞漏洞、加强征管的建议。仅有宏观税负分析还不能揭示税收管理深层次问题,宏观税负分析与微观税负分析必须密切结合,通过“宏观上找问题,微观上找原因”,才能够从经济、*策和征管等三个方面揭示宏观税负偏低的深层次原因。
术语解释
总体税负水平是指某一区域税收总收入占同期该区域的国民收入总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终产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税收弹性系数是指经济增长率与税收增长率的比例关系。它体现的是税收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
税收负担率是指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全部收入的比率。在负税人与纳税人相同时,税收负担率等于实际税率,在负税人与纳税人不相同时,只有负税人有税收负担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