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收支审计

导读: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例,审计内容主要有:企业制定的财务

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例,审计内容主要有: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否符合《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财务会计法现、制度的规定;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审查并做出客观评价。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财*、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审计机关对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单位和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其中以审计公共财*资金使用效益*为典型。目前,我国审计机关主要开展财*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审计机关对财*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同时,将根据客观需要逐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的基本流程

1.由单位主管部门或被审单位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方初步接触,对拟进行审计的单位或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2.签订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进场进行现场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初稿;

3.与被审单位或建设项目主管部门交换意见,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

一、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审计内容:

1.财务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入账的完整性;

2.财务支出范围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3.资产的安全性等。

二、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1.项目拨款是否按规定人账;

2.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

3.资金是否安全等。

三、实行企业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1.对企业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

2.对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进行审计。

3.对企业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情况进行审计。

4.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

5.对企业损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情9况进行审计。

四、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财务收入方面:

1、未经省级人民的财*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批准进行收费。

2、应缴未缴财*专户和没有及时足额上缴财*及坐支应缴未缴收入。

3、账外资金形成“小金库”。

4、不按规定使用财*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

财务支出方面:

1、发放各种补贴、奖金未经财*部门批准。

2、应交未交各种税金及附加。

3、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4、虚假发票报账。

5、乱列支出。

6、虚列支出。

7、购置固定资产未记入单位的固定资产账。

8、超越单位权限处置资产。

9、购买控办商品未办理控办手续。

财务其他方面:

1、在往来款账中长期挂账。

2、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行*事业单位审计又称为行*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计机关或内部审计机构,依据法律规定对各级行*单位或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基金、资金利用效果实行审计监督,通过审计,维护国家财*经济秩序,促进廉*建设,保障行*计划及各项事业的圆满实现。

主要内容及重要性分析

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主要针对财*与财务收支情况开展,通过审计来监督收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这也是行*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质效与规范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障。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审查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合法性、执行环节的合规性,涵盖预算收入是否真实合理、预算执行与决算编报是否能与预算拨款匹配,其中尤其要审核所有支出项目的效益型,防范账外设账、资金转移或瞒报的情况发生。

其次,审查财*预算拨款及相关补助费用的支出情况,确保与财*批复的资金用途、标准一致性与合理使用,重点审核专项资金是否挪作他用。

*后,审核行*性收费及罚没款项的合法性、完整性,做到罚款有依据、按标准,收缴、罚款及票款相分离,上缴国库要及时、完整。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国家加大了对行*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尤其科研、民生及基建经费的支持,这也无形中增加了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难度,基于此背景之下强化财务收支审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可以有效促进干部廉洁,有些行*事业干部存在贪污腐败,究其原因还在于部分单位中审计工作不完善、不全面,未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导致一系列经济问题,*终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开展有效、完善的财务收支审计,对行*事业单位实际收支情况进行监管,从根本上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是,财务收支审计也是消除行*事业单位财务舞弊现象的重要举措,行*事业单位中专项资金挪用、侵占的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全面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则可以及时发现专项资金使用乱象,及时督促单位财务整改,促使行*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财务收支审计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行*事业单位面临了一系列改革问题,这些都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可以快速提高单位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能力,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与管控手段的有效性。

做好新时代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举措

一、明确思路抓重点,提高审计质量

工作开展之前,审计人员从“审什么、怎么审、取得什么效果”入手,切实做好审前准备工作。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谈话了解资金来源、收支管理以及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财务公开等有关情况,全面掌握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以审前调查为基石,对审计中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做出预判和评估,确定了审计重点核查事项,科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审计应对措施,夯实审计工作开展基础。

二、核实疑点问题,突出审计重点

审计小组在进行审计时,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目、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及其发生的财*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全面核查。重点围绕被审计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结余结转等资金存量情况、内控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等方面开展,对被审计单位财*财务收支是否真实、正确、合规、合法,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理等各方面科学研判。

三、提出审计建议,升华审计成效

针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精准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做到事实清楚、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作用,促使被审计单位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保证财*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财务收支和财*收支的区别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三条:“审计法所称财*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下列财*资金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

(一)行*事业性收费;

(二)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收入;

(三)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四)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

(五)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资金。”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审计法所称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依法应当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其他单位,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核算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从理论上看,凡是属于国家分配范畴内的资金活动,都可称之为财*收支。我们通常对国家机关单位的审计,应属于财*收支审计。

财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收益分配三个基本环节。财务收支是从部门、企业、单位的角度,对反映其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所作的理论概括。凡是与财*部门无直接缴款、拨款关系的单位资金活动,习惯上称之为财务收支。

财*收支与财务收支是有联系有交叉的,财*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他们所依托的主体不同。一个单位可能既有财*收支,又有财务收支;站在不同的角度,同样一笔资金,可能是财*收支,也可能是财务收支。例如,从国家预算分配到预算单位的资金活动,从国家的角度看是财*收支,而从单位的角度看,人们习惯上称之为财务收支。由此可见,确定一个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属于财*收支行为,还是财务收支行为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审计中,要区分财*收支还是财务收支不仅要看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还要看审计的目的和内容。

对倒量
抽样风险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