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加权指数
市值加权指数
股票指数加权方式市值加权指数是指一种以每只成分股的流通数量乘上每只股票的价格为基础确定数值的股票指数,以股票市值作为权重。比如,工商银行总市值占上证指数总市值的17%,那么就拿17%的资金去购买工商银行的股票。
市值加权指数的理解
市值加权是构建指数*常见的方式。在这些指数中,股票的权重是相对于其总市值而言的,因此,资本规模较大的股票对指数的表现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像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富时100指数等主要指数都是市值加权的。
市值加权指数给大公司更大的影响力,一些人将它视作关键优势,一些人将它视为这种方法的关键劣势。支持者认为这反映了大公司对经济(或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提供了一个扭曲的市场观点,因为小公司的贡献并不显著。
市值加权指数的计算方法
市值加权指数的计算方法是把指数中的每个股票的市值(股价×流通股本)加起来,然后先除以基期的总市值,再乘以基期的指数值。
市值加权指数的缺点
1.大市值股票对指数影响过大,不能完全反映市场整体情况。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尾盘只要拉银行就能把上证指数拉上去的原因,*后指数虽然没跌,而80%的小市值股票都是大跌。
2.部分成份股估值过高,拉低未来指数整体收益。
指数基金会定期进行调仓,如果有股票被纳入指数,会受到市场的追捧而抬高股价,从而拉低指数未来收益。
因为如果有股票被新纳入指数,市场上的指数基金都会被动买入该股票,再加上市场上短线资金也会因此而买入该股票,从而短期内抬高该成份股股价。
当指数正式纳入该股票为成份股后,该股票已经出现了一段涨幅,按照市值加权的编制规则,该股票占的权重反而更大了,也就透支了指数的未来整体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