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需求
融资需求
融资需求是经营资产增加额在利用经营性负债自发增长、可动用的金融资产、公司内部留存收益以及通过金融活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额来满足资金来源。
融资,从狭义上讲,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企业融资需求是货币*策传导的*后一个环节,十分关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即使银行信贷资金充足,如果企业融资需求不足,那货币*策传导链条就不能实现,货币*策的效力也就大打折扣。
有效的融资需求有所下降是因为社会需求不足,这一点在2018年12月份PMI中已经有所体现。从分项数据看,需求端情况并不乐观。其中,12月份新订单指数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49.7%,时隔30个月再次跌破临界值水平。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6%,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仍维持在高位,12月份数据为48.2%,为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近期公布的2018年12月份PPI和CPI数据也显示,商品价格反弹力度不足,上中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价格因素制约,导致生产意愿下降。
常见的融资需求
流动性资金需求:包括维持生产经营的正常营运资金需求,在产能不变的条件下增加订单、提高产量,相应增加储备、用工和销售费用所引起的流动资金补充,季节性集中采购和储备的临时性资金需求。
偿债性资金需求:包括银行到期贷款还本付息,兑付到期票据,归还供应商贷款和其他应付款的资金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包括技术改造投资、新建项目投资,购置生产、运输设备和不动产投资的资金需求。
资本经营需求:包括增加注册资本、企业并购、权益投资的资金需求,支付矿产资源或土地出让价款,购进知识产权、申请特许经营权、资质证书及品牌建设投资,缴纳银行票据的保证金等资金需求。
实现融资需求的渠道
1、银行贷款:银行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按资金性质,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专项贷款三类。专项贷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贷款利率一般比较优惠,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2、股票筹资:股票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因而筹资风险较小。
3、债券融资: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
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根据承租方对供货商、租赁物的选择,向供货商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约或者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资方式。
5、海外融资:企业可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在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的债券、股票融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