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是指期末与期初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是由于市场因素包括需求变化、商品自身价值的变化所产生的买卖双方对价格进行重新评估的过程。公允价值也称为公允市价或公允价格,是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方面。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变动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先计入所有者权益,等以后处置该资产再转入当期损益;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处理上应当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核算,然后在期末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科目无余额。
公允价值变动的本质
公允价值变动本质上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将其计入所有者权益合情合理。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求偿权,是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既使企业资产、负债价值发生变化,也使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发生变化,因此,公允价值变动本质上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将其计入所有者权益合情合理。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即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该项目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科目,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借方核算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失金额,以及贷方发生额的转出额;贷方核算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收益金额,和借方发生额的转出额;期末将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里面,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术语解释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外的其他的债权证券和权益证券,其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在初始确认时,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而在资产负债表日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