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

导读: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 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是在利息赚取倍数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债务本金和可用于偿还本金的固定资产折旧而计算的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债务本息

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

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是在利息赚取倍数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债务本金和可用于偿还本金的固定资产折旧而计算的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为: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折旧)÷[(利息额+本金额)÷(1-所得税率)]=(息税前利润+折旧)(1-所得税率)÷(利息额+本金额)

其中:

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计算公式为: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或者: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利息=利润总额+利息

折旧,一般指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而使其损耗导致价值减少仅余一定残值,其原值与残值之差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是固定资产折旧。

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的影响

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大于1,就说明企业具有偿债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否则,如果该指标小于1,则说明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指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差。

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的意义

本息保障倍数是反映企业经营收益偿还利息和借款本金能力的财务指标;相对于利息保障倍数,本息保障倍数不单考察企业利息偿付能力,还将本金的偿还加入分析,对于债务的偿还,本来就应包括应支付的利息和本金;而且本金相对利息来说数额更大,单单考察利息的偿付能力不够全面的。

因此,债务本息偿付保障倍数是反映企业经营收益偿还利息和借款本金能力的财务指标,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分子分母取值口径的统一。

术语解释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务资本的安全程度。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可撤销合同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