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回辙

导读:最大回辙 基金风险指标 最大回撤是指在一定时间区间内,产品净值从高点往低点回调时,所发生的最大的回调幅度。“回撤”是指基金净值从前期高点到后期低点的跌幅。需要注意的是

*大回辙

基金风险指标

*大回撤是指在一定时间区间内,产品净值从高点往低点回调时,所发生的*大的回调幅度。“回撤”是指基金净值从前期高点到后期低点的跌幅。

需要注意的是,*大回撤不是固定的,而是与时间的区间相挂钩,例如有近1个月/近1年/近3年*大回撤等等。

*大回撤的理解

回撤是投资中的常态,尤其是权益类基金在持有过程中一般需要忍受至少-10%的*大回撤。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我们都知道,股票型基金的风险等级较高,这也导致它的*大回撤率不会低。因此,在基金投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忍受净值波动的心理预设,很多人在股市震荡、基金回调时很容易放弃甚至失去长期持有的勇气,其实这时我们不妨多一点等待与平常心。有时候,虽然看起来回撤比较大,其实主要是因为承担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短期波动既不会改变好公司的基本面,也影响不了好基金的净值上涨潜力。所以,那些长期看好的优质资产在面临回调时或许是加仓定投的好机会。

*大回撤计算公式

要计算*大回撤,我们需要收集基金的历史净值数据,并找出*大峰值和*低点。公式如下:*大回撤=(*大峰值-*低值)/*大峰值

举个例子,假设小白投资了一只基金,在某一年当中,*初投资金额为10000元。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基金的价值上升到15000元,这是一个峰值。然而,市场开始剧烈震荡,基金的净值开始下跌,*终跌至9000元,这是峰值之后的*低点。在这个案例中,*大回撤就是从峰值15000元到*低点9000元的跌幅,即6000元。

*大回撤的计算公式为:(15000-9000)/15000=40%。

*大回撤的应用

1、衡量投资者风险承受力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都不一样,市场下跌的时候,有些人投资10000元跌10%就会觉得恐慌,有些跌40%也能保持淡定。

*大回撤是衡量产品在某段时间内*糟糕的业绩表现,也是衡量投资经理择时、控制风险的能力。*大回撤越大,对于投资者风险考验越大,毕竟回撤太大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肯定会影响您的持有感受,甚至会因为焦虑等负面情绪,做出不理智的投资行为。

2、比较产品表现

举个例子,见,现在面对A和B两个产品,作为投资者您会怎么选择。

其实A、B两只产品特点鲜明,A产品在该时间段内波动率和回撤都相对小(*大回撤14%),B产品的特点是波动率和回撤率都相对较大(*大回撤67%)。换言之,在上图的整个投资周期内,虽然两只产品的*终收益是相同的,但很明显,A基金的*大回撤更小,对于风险厌恶的投资者而言持有体验更好。

3、帮助投资者做仓位管理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仓位管理来控制风险,而*大回撤,就是给您提供了一个可计算的参考值。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单只产品的*大回撤,计算出符合自己风险承受力的基金仓位。

仓位=可承受*大亏损/产品*大回撤

举例:

某只基金的*大回撤是30%,而你只能承受15%的*大亏损,那么你*多配置50%仓位在该产品上。

总的来说,*大回撤是越小越好,因为它是和风险成正比的,即回撤越大,则风险越大。但是,回撤大的产品一定不能买吗?那也不一定,仅通过*大回撤,无法绝对评判一只产品的好坏。还要结合产品类型、投资风格、成立时间、收益等情况一起来看。

投资者如何看待基金净值回辙

当投资人发现基金回辙幅度较大时要怎么办呢?

第一,投资人在投资前需要评估下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因为市场的波动常常会影响投资人的心态和操作。如果一个风险承受等级为保守型的投资者,买入了股票型基金等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那么就可能出现还没等到实现目标收益就因为过程中出现大幅波动而提前结束投资的行为。

反之,如果是进取型的投资者,买入了相对波动较小的基金产品,则有可能因为缺乏耐心而提前卖出。

第二,通过几只不同基金的搭配来分散风险。

如果将大盘、蓝筹归为同类风险,那么相关的指数就有上证50、沪深300、深证180等;而成长、中小创等又属于另一类,相关指数有中证500、创业板指、中证1000等。

当投资者在选完*大回撤较低的产品后,如果再采用不同风险基金组合的方式,或可达到分散风险的目标。

第三,避免频繁的“高抛低吸”

“高抛低吸”可能是一些基金老手的惯常做法,但对“小白”来说,如果没有把握,频繁操作将带来负面影响,如高位接盘,频繁操作带来的申购、赎回费用等。

其实,当基金“小白”们看好某只基金后,建议分批买入,每次回撤一定的百分比再买入一部分,如此可以摊薄成本、收集分额,既避免了空仓错过,又能降低下跌的风险。

突放巨量
复记法
猜您喜欢......
返回顶部小火箭